甘肃日报 | 沃野逐梦向未来——从中国温室产业大会看兰州新区设施农业发展
点击量:0发布时间:2024-11-19
11月13日至16日,以“向新·突破”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中国温室产业大会是行业的风向标和技术交流合作的推进器,今年,大会迎来了第22个年头。此时,地处北纬36度“黄金带”的兰州新区,现代设施农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道路旁,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集中连片,经济效益凸显;专业市场内,一枝枝色彩各异的鲜切花飞向国内外各地…… 近年来,兰州新区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智慧化、产业化发展,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形成了以日光温室、连栋玻璃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工厂化畜禽养殖为主要模式的设施农业产业,在稳定菜篮子产品供给、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进兰州新区18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鲜切花新品种培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身处其中,满眼繁花似锦,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花香。 这里有西北最大的鲜切玫瑰繁育基地,鲜切玫瑰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与含苞待放的鲜切花结缘,是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都市型设施农业的成果。 中国设施园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须晖提到,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是兰州新区乃至甘肃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先天优势。如果能根据气候特点作规划,进一步优化种植管理技术,当地发展设施农业必将如虎添翼。 兰州新区的气候特点,成就了以鲜切花、食用菌和果蔬为主导的设施种植产业。 如今,产业布局和规模初见成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空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5个设施种植产业园,各类设施大棚2200余座、玻璃温室近55万平方米,年产鲜切花近1亿枝、食用菌近5000吨。中国温室产业大会期间,与会嘉宾前往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智能温室、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甘肃新高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地开展观摩考察活动。
兰州新区设施农业的智慧化发展让与会嘉宾印象深刻。
“荷兰铝合金天沟技术,降低了玻璃温室钢材用量;国内石墨烯式电极锅炉为温室加温,实现了零排放,降低了运营成本;荷兰自动控制系统、水循环及灌溉系统,实现了精准环控,全过程标准化、智能化;自动植物补光系统、CO2追肥系统,实现了农作物全季节、全天候生产,缩短了上市时间,增加了产量……”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副经理李宗俊介绍道。
智能化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方面尤为明显。李宗俊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普通大田种植花卉,春种秋收,四季更迭中,亩均经济收入只有1500元到3000元,而科技化赋能的智能温室大棚,无论外面是寒冬还是酷暑,大棚里都是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亩均经济收入能达到20万元到30万元。
近百倍的差距背后,是不断强化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科技攻关,持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新和突破。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设施农业通过科技创新,赋予农业生产以全新的生命力。 新技术的应用,使兰州新区以鲜切花、食用菌为代表的植物工厂,实现了生产控制高度自动化和周年连续产出,设施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是兰州新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通过全面配套、体系化构建,如今,兰州新区设施农业呈现出领域拓宽、量质双提、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正奏响由“大”到“强”的奋进之音。(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