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安全。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优势日益凸显,各领域产业、企业快速集聚,给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方位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保障有力
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新区严格践行综合减灾、科学防范理念,不断健全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努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今年,新区财政将涉及防震减灾方面的科普宣传培训、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应急救援演练经费等专项经费3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形成了较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并结合实际谋划项目。在今年“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新区应急局编制的《兰州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涉及防震减灾的两个项目已纳入新区整体规划大盘子。其中,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于2021年底完成城市基础数据采集,建成应急指挥及感知系统;新区韧性城乡建设示范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于2022年底建成城市水、电、暖、交通等系统的基础数据系统和面向公众的信息网络平台。
2020年年初,新区积极筹措专项经费10余万元,在人员较为集中的西岔园区职教园区文曲湖、中川园区栖霞湖建设了2个应急避难场所,新增了中川机场空港花园、新区市民广场2个应急避难场所。2020年,新区为新区消防救援支队配备了价值50万元的水域救援装备,同时投入200余万元采购储备了19类救灾物资,应急管理部减灾司检查新区救灾储备库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0年,新区还积极争取省上配套资金213万元,新区管委会自行配套400万元,按时完成了18个高层住宅小区高层消防安全设施的配备安装。目前,25部微型消防站调度指挥终端、25套高层住宅逃生气垫、28个微型消防站装备器材、3300户逃生缓降器已全部安装到位,并得到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科技引领
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新区依托智慧城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城市高位视频监控、人员密集场所及重点建筑物感知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报能力。
新区深入推进“智慧应急”建设,目前,完成应急指挥场所改造以及视频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风险在线监控、预警信息发布、预案管理、任务下达、应急队伍调动、物资调拨等各级互联互通以及“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功能。该系统已接入监控视频两千多路,录入10支救援队伍信息,管理重点应急保障物资一千余件。下一步,新区将继续整合相关资源,逐步实现与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地震预警平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等防灾减灾系统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扩展防灾减灾功能。
在“智慧应急”主导下,新区化工园区救援体系已初步建立,已构建了“企业5分钟自救,园区10分钟抢救,新区20钟补救”的三级救援体系。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不断改进、完善、优化新区“智慧应急”功能模块,全力构建集通信融合、数据汇聚、全域视频感知、全景三维呈现为一体的“智慧应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流程应急值守、全要素应急准备和“一张图”指挥。建成ELTE市政无线专网传输基站45个,完成ELTE市政无线专网上线运行,配发手持终端36部,实现了地震及各类应急救援信息的动态传输全覆盖。
整合力量
提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2020年,新区应急管理局积极与驻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管道昆明维抢修分公司、兰州石化消防六大队、中川机场消防支队进行衔接协商,签订了应急救援力量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与驻区武警部队建立了新区重大应急救援行动的联动机制。全面开启“政企”资源共享、“平时”联动演练、“战时”互帮互助的战略协作模式。指导成立民间地震应急救援队(兰州新区蓝箭救援队),全程参与队伍组建、训练、培训,开展常态化的演练合作,使其在震后抢险救援、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兰州新区将深入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全面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效快速发展,为我省防灾减灾工作探索贡献新区经验。 (稿件来源:兰州新区报)